有志者事竟成,破釜沉舟,百二秦關終屬楚;苦心人天不負,臥薪嘗膽,三千越甲可吞吳。
——明·胡寄垣撰(見《醒睡錄》)
有志者事竟成,談到理想,我相信許多同學都立下過宏大的志愿。“做人如果沒有理想,那跟咸魚有什么區別”,理想也是如此,對于理想,有些人滿懷期待,有些人仍顯麻木,許多人覺得理想這個詞太縹緲,那么到底什么是理想?怎樣來定義理想?志當存高遠,其實理想不一定要聽起來那么遙遠,海闊憑魚躍,天高任鳥飛。理想不是高談闊論,更不是可有可無,貴在堅持與付出,理想并不能被現實征服,希望的火花在黑暗的天空閃耀。
在天災之年,餓殍滿地的凄涼景象深深地刺痛了年輕時期的袁隆平。他為此當時就下決心培育出高產量的雜交水稻,讓中國人都吃飽飯,這是他身為一個中國人的理想和心懷天下的悲憫之心。他用日復一日的田間的堅守,點亮一雙雙因為饑餓而失去光彩的眼睛。近60載歲月,始終如一,為了國家的糧食安全,功成名就之后,仍然在不斷的追尋自己的理想,直至逝世。這是一個科學工作者的責任和擔當,更是一種心系國民的家國情懷。
理是期待,而理想則是堅持,也許只是一種平淡的渴望,渴望掌聲、渴望成功,無數個可能,無數個希望。
百日莫閑過,青春不再來,愿所有維綱學子能夠背負理想前行,懂得了努力的意義,生命才會更加美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