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“雙減”政策的落地,學科類培訓的減少,藝術培訓再次成為了家長們的熱門選擇。有數據顯示,今年開學以來,選擇校外藝術培訓的人數相較往年有了大幅提升。
據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在2013年開展的一項針對全國12個城市3-6歲兒童參加興趣班的情況調查顯示,高達65.6%的城市兒童參加過興趣班。很多家長認為一定要給孩子培養一項興趣愛好、多一門特長在未來就多一項核心競爭力,這也使得興趣班成為了城市幼兒生活的標配。
而10月20日,人民日報發布《構建校外藝術教育新格局(新語)》,文章中肯定了校外藝術教育對于國民藝術教育的重要性:校外藝術教育是國民藝術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,對國民藝術素養提升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。
家長們幫助孩子選擇校外藝術教育的時候,更多的是想要讓孩子掌握一項藝術特長。比起在學校從課本中了解藝術知識,校外學習更有助于學生從某一方面,更加專一、更加深入地學習,這也更加有助于培養孩子的興趣,讓孩子在藝術的道路上更進一步。 隨著學生和家長們的需求越來越大,各類藝術教育機構層出不窮。學生們擁有更多的機會和選擇,這是一件好事,但是隨著機構數量上升,水平確實參差不齊,一旦選擇出現了偏差,也會對學生造成不良影響,對此,人民日報的文章也提出了三點建議。
1.提高教學質量,不只關注考級
作為未來藝術教育的一大重點,人民日報研究員認為,校外藝術教育不應該把藝術考級、藝術高考作為學習的主要目標,而是應該完善課程體系,把以美育人作為開課的出發點,提升自己的課程質量,讓學生得到更加完善、更加全面的藝術教育。
“雙減”政策的實行,其實是培養孩子藝術興趣的好時機。孩子們有更多時間、更多機會接觸藝術、感受藝術,再加上正確的培養和引導,那么孩子將來一定會成為高素質、高素養的全面型人才;
2.藝術院校改善考級制度,增強師資力量
現如今,“功利性學習”“快速完成考級”的現象屢見不鮮,這也是讓很多教育家、藝術家十分反對、讓家長們心存顧慮的一點。學習藝術,最先應該避免的就是功利性學習,只有一步一個腳印地放慢速度,才能夠讓孩子在夯實基礎的同時,培養藝術興趣。
通過完善藝術考級教材的評價標準、以及加強藝術考級評委的系統培訓兩個方面,改善現如今的考級市場,同時,還可以為機構提供藝術教師培訓,提高教學水平,讓學生們得到更加專業、更加全面的藝術教育;
3.建立校外評價制度,加強監管
人民日報發文中還指出,想要改善現如今的藝術教育環境,各個主管部門也要從明確藝術考級標準、建立校外藝術教師資格認證制度、完善校外藝術教育辦學機制三個方面,幫助改善校外藝術教育的現狀。在提高校外機構教學專業度的同時,加強監管力度,不給黑心機構可乘之機。
最后,也請各位家長在幫助孩子選擇的時候擦亮眼睛,謹慎選擇,讓孩子得到真正的藝術教育,幫助孩子開啟屬于他們自己的藝術人生。